第九十四章 徐庶不能明说的话(2 / 3)

作者:三七开
环儿走后,刘封进了屋子。不久后,环儿带着一些下人,把一整套的韩非子都给搬运了进来。

“都放下,我自己整理吧。”刘封挥手让下人们都退了出去。环儿没有出去,她留在旁边伺候。

无声无息的,要是刘封不叫她,她是绝对不会发出声息,惊动看书的。

刘封当然也不会打发走环儿,先是整理了一下韩非子,随即,随意的抽出了其中的一卷竹简,静静的看着。

刚好,这一卷是喻老。

是韩非子用一些历史依据,来解释老子本来很抽象的理论。

看了前几篇小文章之后,刘封也缓缓的静下了心来。虽然这些小文章都已经烂熟在心,但是此刻温习起来,还是为韩非子的言辞感到拍案叫绝。

当真是文风犀利。

忽然,刘封看到了一个关于晋公子重耳的小故事。

看着看着,这个小故事渐渐在刘封的脑海中模糊了,反而重耳这个人物在刘封的脑中渐渐深刻了起来。

重耳,也就是晋文公。五霸之一。

他在国内为后母所迫,被迫逃亡,逃亡的时间长达十九年,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晋国,继承了公位,并且使得晋国得以强大了一个世纪。

想到重耳,刘封又不由想到了齐桓公,也是五霸之一。曾经作为公子小白,流亡他国,最终也位列五霸,为五霸之首。

想起这两人,刘封的思绪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这几个月来,不少人让他出走。其中有徐庶,糜竺,糜氏,甘氏,后三者只是关心他,也没有那种智谋,所以只能当做是参考。

但是徐庶却不一样,他是当世少有的智者,有先见之明。

他让我出走,难道真的只是避祸吗?在现在的这种时候,刘备有了儿子,而他因为表现的太贤,而遭刘备的忌惮,绝难以度过这两年,到达建安十三年。

把希望寄托在刘备心中所谓的亲情,实在是太虚无缥缈了。

相比起来,还不如出走。反而更有广阔的空间。当时,徐庶对他说有两条出路的时候,刘封都拒绝了。

当时,刘封只不舍得在新野这三年中积累起来的名望,以及人脉。所以不想离开,期望赌一次,唐姬只生下女子。

所以,什么话都没听进去。

但是现在不同,刘封的头脑没有比现在更清醒的时候了。

他与徐庶的关系如何,师生吗?绝对不仅仅如此,刘封当年劝回了徐庶,不仅仅是让徐庶避免入魏,而间接的挽救了徐母。

现在徐母就住在徐庶的府中。

三年了,刘封也渐渐的忘记了这事情,并不怎么这件事情当做是恩惠,因为这三年来,他在徐庶那边学到了很多知识,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官居一品超级中华帝国民国投机者浪荡皇帝秘史资本大唐我的军阀生涯唐砖长安风流重生之红星传奇艳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