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位十五岁的少年郎身上么?也对,这个时代的进士,确实有这样改变一族命运的能力!”
迎着一双双热切的眼神,狄进作揖:“小侄不敢有丝毫懈怠,自当全力应试,以光门楣,然……”
他顿了顿,微微低头,欲言又止。
狄元昌立刻道:“可是有难处?一家人在此,不必介怀,尽管道来!”
另一位叔伯则叹气:“六哥儿的家我去过,太贫苦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皆有所缺,油灯更生烟气,熏坏眼睛,我家中有烛火,明日就送去!”
又有族人道:“那福建印坊的书也不成,该用国子学的出品,我家中也无甚钱财,但买书的钱,从来不省,六哥儿若要借书,尽管来我家!”
说到学习,大伙儿可都来劲了,七嘴八舌。
哪怕家中条件一般的,都愿意尽力相帮。
高考前的学子,地位向来是最高的!
狄进也不客气,正式提出要求:“今文坛有西昆体盛行,词章艳丽,用典精巧,我所在的学馆先生,却不擅此文风……”
狄元昌恍然:“仕林之意,是缺名师教导?”
狄进颔首:“我想入晋阳书院听学。”
在宋朝,私塾或学馆偏向前期教育,各地书院则从咿呀开蒙,到大儒辩论,无所不包。
但在范仲淹大兴文教之前,书院的门槛普遍较高,太原地区的晋阳书院,就类似于顶尖的私立学校,想去那里听课可不容易。
堂中为之一静,许多族亲为之默然,不是不热心,实在是帮不上这个忙。
狄元昌则思索了一下,与另外两位叔公交流了一下眼神,沉声道:“仕林确实该去书院,我狄家之势固然不比从前,但还有些薄面,当去求来名额!”
狄进真心实意地躬身行礼:“谢诸位长辈!”
天圣三年,是公元1025年,仁宗朝前期,太后刘娥当政。
宋朝开国至今六十余载,社会趋于稳定,但西夏之势已成,李元昊野心勃勃,磨刀霍霍,而签订澶渊之盟的辽国也蠢蠢欲动,想要南下掠夺,只是碍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再起兵戈。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平和的年代,造反成功率不是完全没有,但真的不太大,毕竟在主基调昏暗的封建时代大背景下,普通老百姓只要能活得下去,都会默默忍耐。
现阶段的宋廷,还没有那么不当人。
即便如此,狄进依旧不想当风险系数巨大的封建小民,在初步适应古代生活后,规划的人生之路,就是考进士。
老生常谈,但确实是堂皇大道。
后世考公人要花多少心血,现在的进士,相当于处级官员的选拔,亦或是遴选中科院院士,一旦高中,何等荣光!
学习不为别的,终究是自己出人头地,衣食无忧。
待得走出大堂,狄进朝向祖祠的方向,再度躬身一礼。
当年您老被称为斗南一人,如今作为后辈,也不能埋没了先祖的威名……
上进!上进!
第二章 铜钱油花
离开狄氏宗祠,跟着车马回到阳曲县外,与亲族分别,狄进独自入城,行走在街道上,步履轻快。
他大袖襕衫,有股文翰之气,眉毛又锋利秀挺,英气勃勃,引得行人侧目。
这些打量的视线里,并不全是友善。
晋阳不仅是大唐的龙兴之地,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北汉开国皇帝刘崇,都在晋阳称帝,从此有了“龙城”的美誉。
但正因如此,据传赵光义灭亡北汉后,由于担心晋阳再出“真龙天子”,放火烧毁晋阳城,并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彻底将其摧毁。
晋阳城本是并州中心,城被毁了,一州治所先是转移到了榆次县,但榆次县太小,数年后又转到了阳曲县,由开国名将潘美扩充范围,筑造城墙。
偏偏这里不仅管辖并州一地,还治理着整个河东路,扩充后的阳曲县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体量,一下子又涌进了那么多人,治安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狄进此时,就专挑人流量大的街道,不走偏僻小巷。
并非胆怯,有些麻烦冲突,能省则省。
“俺的钱!俺的钱!”“胡说!分明是豪客给俺的赏钱!”
正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前方突然传出的骚乱,将狄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那里已经围着一圈人,正中站着一位青袍官员,曲领大袖,下裾横襕,腰间束着革带,相貌平平,倒是胡须十分漂亮,显得格外精神。
此时这青袍官员就对着争辩的两人道:“你们休要聒噪,钱到底是谁的,本官自有主张!”
说着,他又朝着四周拱了拱手,朗声道:“本官潘承炬,忝列曲阳县尉,巡查治安,缉私捕盗,现今这两人各执一词……”
他指着一个五大三粗,满脸横肉的汉子道:“这个人,是马行街西头的郑屠户,扬言遗失了八百文钱。”
又指向另一位十二三岁,眼神灵动的少年郎:“怀疑是这丰乐楼的林索唤(外卖送餐的伙计)所盗,但这位索唤有言,钱是豪客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