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石沉大海”,硬是被这石头给打破了……
这种海浮石用作药物,能够清肺火、化痰、软坚,因此一些治疗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疮肿、目翳的药方中,常会出现。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对此物做过描述,说是“海中有浮石,体轻而质虚”。“海浮石”的名字都很可能与此出处有关。
梁自强并不知晓背后那些典籍说法,但他知道,这块百来斤的石头,价值估计跟那一小网黄脚立有得一比了。
出发前想过今天可能遇上哪些鱼,什么稀奇古怪的鱼都在脑子闪动过,唯独没想到,还能有一块石头撞上门来,在今天的鱼获中添上一笔!
“二哥,还继续往前吗?”梁子丰问。
“再前面一点点吧,再瞅瞅就返回了!”梁自强想了想,决定道。
“等等,刚好像有个影子,就从我们船底下晃过去了,看起来不小!”
船还没太往前继续开,梁子丰就先叫了起来。
“我也看到了!”
梁自强定睛望去,那条大鱼穿过了他们的船底,正往远处游去。
还好,看起来悠哉乐哉,游速并不太快。
梁自强当即调整方向,向着那条大鱼的身影追赶了过去。
“咦,鱼呢?”
追过去时,那条大鱼却如同会遁术一般,不见了踪影。
“肯定是沉到水下去了,深的地方,看不见的。没办法,还是慢了一步!”
梁自强好不失望地摇了摇头,无奈道。
刚刚那一眼,虽然看得不算特别真切,但他通过这鱼的外形,已经隐隐猜到了一种非常难得的大鱼。这种猜测,瞬间让他的心脏都加快了几拍,兴奋不已。
此刻的失望,可想而知。
不过也没办法,大海深不见底,鱼往深处躲了,还怎么追赶?
稍等了片刻,他就要驾船离开。
一个调头,目光落到船头不远的水面时,顿时掠起一片惊喜。
那条消失了的大鱼,居然无声无息,又出现在了调头后的正前方!
这次,梁自强决定不再错失半分时机,站在船头,手持网具迎了上去……
第105章 寸鳔寸金的毛鲿鱼
渔网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稳稳落在了海面,正好将那条大鱼罩了进去。
一阵水花溅起,大鱼挣扎了一会,但显然是没能逃脱渔网的束缚。
时机差不多了,梁自强开始收网,将大鱼拉上了船来。
要说是大鱼,其实也不算太大,目测二十几斤的样子。但最叫梁自强激动的是,现在他看清了网中这鱼的外形细节,终于确认了最开始的猜想——
毛鲿鱼!
这鱼的价格,可不是今天前头捕到的那些鱼可比的。
毛鲿鱼,虽还赶不上传奇般的黄唇鱼,但与黄唇鱼却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黄唇鱼是天价鱼,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
跟大黄鱼不同。大黄鱼是在后世因其稀有,才渐渐变贵起来的。黄唇鱼的身价高昂却是早有历史渊源,其鱼鳔制成的鱼胶,在古代就开始成为宫廷贡品。
黄唇鱼胶作为名贵的中医补品,作用有点神奇,用于产妇血崩,常有奇效,据说是能够救命的东西。
毛鲿鱼的鱼胶也是高级滋补品,但用途不同。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正值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吃上一条毛鲿鱼胶,半年内有可能明显地长高长结实。
毛鲿胶取出后,一般风干或晒干,然后放在米缸底保存个长年累月。食用时用榔头把它敲扁,再用刀切碎,分次煮粥食用。
一些家庭传着传着,一只毛鲿鱼胶传了几代,居然身份不跌反升……
当然,鱼胶是否真有传说中那么神奇的功效,梁自强没验证过,甚至有点持怀疑态度。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它寸鳔寸金、值大价钱啊!
后世有人在海洋捕捞到大型毛鲿鱼,96斤的,卖了三十万。另有一条两百多斤的,卖了上百万。
当然这个年代没法跟后世比,他眼前这条毛鲿鱼,跟那种96斤的真正大个头,也是天差地别。
将毛鲿鱼收入舱中后,这回梁自强真不打算继续游荡下去了。
他得赶紧赶回岸边,把船上的鱼全部出手。
调头返航后,一路上没有再逗留,快马加鞭,赶回了村里的小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