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张博士对吧?感谢你的信任,前来应聘!”
“吴教授,是我该谢谢您,愿意给我机会!”
好歹,张谦也是能读到博士毕业的华清优秀毕业生,虽然常年蹲实验室,少与人打交道,基础心理素质还是有的。一时的紧张后,他调试了心态,克服紧张,正常表达。
虽然,他并不是太明白,数学和他这机械工程方面,有什么需要用到他所长之处的?是有什么项目吗?
也有些些微的担心,若是日后吾神项目结束,不需要用他了,他这边又要面临重新找工作,重新开始,没有安定所托,心里难免忐忑不安。
对于张谦的心情,和顾虑,吴桐虽然不能完全看出,但也能多少有些猜测,当即利索的介绍道:“我主研数学,副修的有材料工程。目前我名下所属研究所正在建立,位置就在京大,也同步在建立自己的团队,一些实验项目,是少不了机械工程上面的助力。
职位是长期需要,入职后是国家级研究所编制!”
张谦的基础资料,安全部门在他来应聘之前,已经做过调查,社会关系很干净,本人经历没有问题,导师虽然有些功利,但是也不是有问题的人。
基础调查是通过的,属于安全范围。
而张谦的个人履历他已经通过阮成旭提供,还有安全部门提供的匹配资料,就目前看到的,吴桐已经基本确定,如果不是面试张谦本人有重大性格缺陷,人格有问题,或者张谦本人不愿意,基本上是拟录定状态。
所以,吴桐也就直接表示,她有在做材料研究,并且在组建团队。
长期需要,这四个字,对张谦来说,无异于定心丸。
第253章
扩大
国家级研究所编制,则就是他天降之喜了!
老实说,就是他之前导师的实验室,也不过是校企联合,达不到国家级别,而现在,他不过是抱着试试看来应聘的职位,居然是国家级的研究所,若是还不知道抓紧机会,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傻蛋!
“吴教授,我的履历你应该已经看过,现在再详细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张谦,今年28岁,华清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师从,参与过曾发表过,希望能胜任,你说需要的机械工程研究员职位!”张谦严阵以待,利索熟练地讲述出自己的个人履历。
他吃亏在,能力是有,但是很多都是在给导师做项目,即使是他个人的研究项目,也都是导师是第一研发者,成果属于导师实验室。
这份履历,充其量只能说是熟练地实验能手,而不能说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创新人才。
想到这里,张谦不由再次紧绷的握紧拳头,心里有些丧气。
以吾神的名气,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者的招揽,多少比他优秀的人才,犹如过江之鲫,和那些顶尖人才相比,他真得没什么竞争力。
但是,这样的顶级橄榄枝抛到他面前,他又怎么能不去拼尽全力抓住!若是因为能力被刷下来,那他虽然遗憾,但是会再继续努力。但是若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心而被刷下来,那就是自寻死路。
“很好,张博士,你的专业和能力与我们的需求匹配,感谢您的时间和参与,三天后,我们会给您最终答复,没有意外,我们是欢迎您的加入!”面试结果,吴桐确认的告知,是通过的。、
张谦的表现,和神情状态,都是与资料相符的,这个三天,也是给安全部门进一步调查的时间。没有意外状况,他们即将迎来新成员。
“这三天,也请您做好工作准备,入职是有住房补贴的。起薪一万二+,年终奖,个人研发成果百分之三十专利分层奖”
吴桐简单点明了团队目前得基础待遇,这三天,也是同步给张谦最终确认是否入职的时间。毕竟,面试是双向的,他们面试张谦,张谦也同样可以选择他们。
他们毕竟是个刚起步的小团队,不够成熟,场地都没完善这些是他们不可回避的缺憾。
“我只静候您的佳音!”张谦利索的确定道,入职前的社会关系审核,他有听闻过国家级实验室进入的要求和困难,现在他有机会,自然不会有二心的。
吾神大气,已经相当于明确告知他,他是待录取状态的。
这三天,他会做好充足准备的。心里有了期待的着落,张谦的心,也倏然安定不少,更加自信从容。不是他不好,只是他不是老师更好的选择。
这一次从天到地的遭遇,也让张谦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烈火,他会让自己,逐渐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不是可有可无,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小卒子。
阮成旭将人送出校门,张谦又深深的感谢了阮成旭,感谢阮成旭愿意帮他问询,让他有再次面试的机会。
“不必多礼,以后大家都是同事,回头认真共建团队即可!”阮成旭笑着摆手,深深期待道。
深入接触,他能感受到张谦是个认真缄默的性子,不是跳脱闹事的性格。他希望是给团队推荐了人才,而不是找个祸头子。
当然,祸头子也不能通过审查和面试。
阮成旭再次返回办公室的时候,吴桐正在计划另一个问题。“感觉张谦人怎么?”
很多时候,人的第一直观感受,往往还是很精准的判断。
“很朴实的一个人,是个典型的搞技术性格!旭哥,独具慧眼!”没有意外,他们将会再添一员强将。
团队就是在这样,慢慢扩大的。
“我刚提到住房补贴,就不免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团队扩扩大,会困扰大家的住房问题!”管理的不易,点滴之间尽显。
后世,上京的房价只会越涨越高,上京生活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他们现在仅仅是少数人好解决,但是借宿京大不是长久之计,他们需要有个自己的主场住所。
“确实,咱们是做重要研究的,分散住房不利于保密管理,最好是能够集中就近住宿!”阮成旭的基本敏感性还是有的,他现在正在把自己向研究所元老研究员以及团队管理助手的方向努力发展,立时能够跟上吴桐的思维,明白这事的重点在哪里。
毕竟,很多研究员,至少都是他这个年纪,甚至更大一些。这就代表着,很多研究员可能不会是单身,以后拖家带口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家的住所,小孩的教育问题,这些都将会成为困扰团队成员,不能安心研究的隐患问题。既然他们已经及时预测到这个问题,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从根本上解决。
“找学校借一栋宿舍楼?”能省则省,这是最方便的办法,毕竟,实验室在校内。阮成旭第一反应是找学校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