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尚书道:“皇上,小殿下这精神头像您。”
庆熙帝满意地看他一眼,嘴上却说着:“我老了,跟他是没法比了。”
谢循:“皇祖父不老,您正值春秋鼎盛呢。孙儿这回去了南边,见到好几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还在下地干活,他们都身体健朗着,您这不算什么。”
谢循直白的一番话,听得书房内的朝臣略有惊讶。
庆熙帝却起了莫大兴趣:“当真?”
谢循点头:“孙儿在皇祖父面前不说假话。”
庆熙帝顿时高兴起来,看向林清弦:“林爱卿,你也是南方人,你来说说是不是这样?”
庆熙帝知道谢循流落清风县时一直住林清弦家。
林清弦站出来回答:“回皇上,确实有九十多的老者,仍然健步如飞,臣在其面前,也有不如其脚力猛健之感。”
其他人质疑:“林修撰没夸大吧?”
林清弦答:“下官所说这几位老者,有下官同村的,也有邻村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一查便知,下官没这必要夸大。”
庆熙帝一连说了几声好,九十多的人都健步如飞,他比他们还年轻着呢。
想到这里,庆熙帝顿时有种自己回到了年轻时候的豪情壮志之感。
别说庆熙帝了,那几个上了年纪的朝臣都忍不住浑身轻松许多。
上了年纪的人都这样,这时候都仿佛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多一样,发现自己还有好多年可以活时,人都精神一振。
大理寺少卿褚翊站出来:“皇上,既然小殿下回来了,那么下官想问小殿下几个问题。”
庆熙帝笑容微收:“你问吧。”
褚翊看向谢循,问道:“敢问小殿下,可知道当日追杀您的是什么人?”
褚翊不知道谢循就是林朝朝,大理寺也负责调查小太孙遇刺案,只是一直没有收获,出于职责他也要问一声。
谢循的反应是有些为难的样子,轻轻摇了摇头。
褚翊:“小殿下可是有为难之处,今日皇上在此,您大可说出来,让皇上替您做主。”
谢循轻声回答:“我没看清,您就别问了。”
任谁都看的出来他有所隐瞒。
褚翊还要再问,林清弦出声道:“褚大人,小殿下刚回宫,想必还是满身疲累,这些不如改日再问。”
其他朝臣若有所思,又见庆熙帝没说话,便也没出声。
褚翊皱眉,严肃道:“小殿下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有什么不好回答的?”
他的脾气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不意外他这么说,反倒是谢循有所遮掩的态度让人觉得奇怪。
这时候庆熙帝挥了挥手,严肃道:“你们先退下吧,朕有话和太孙说。”
“是。”
朝臣退下。
庆熙帝在朝臣离开后目光探究地看着谢循:“你还有什么瞒着朕?”
谢循这时候跪了下来道:“皇祖父对不起,孙儿之前还有话没告诉您。那天追杀孙儿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是铁甲卫的人。”
众所周知,铁甲卫是三皇子的卫队。
不等庆熙帝有所反应,谢循继续说道:“请您原谅孙儿的欺瞒,孙儿一直没告诉您,是孙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向您开口,孙儿实在不愿意相信三皇叔会那么做。”
“刚才也不说是因为这件事牵涉到皇家的名声,也牵连到了三皇叔,毕竟血浓于水……在没有查清楚之前,孙儿不想让外人知道,也不想冤枉任何人。”
庆熙帝探究的眼神一松,竟是这个原因。
庆熙帝当然知道谢循遇刺是怎么回事,只是没料到谢循这个时候还会顾及血浓于水,家丑不可外扬,有心替老三遮掩。
联想到之前大殿上谢循说的那番话,庆熙帝心里也不意外谢循会这么说了。
谢循是个好的。
相对比之下,老三和老六简直就像是畜牲投胎来的。
庆熙帝心里对三皇子和六皇子越不满,对谢循就越满意。
“你能这么想很好,这件事你也不必再纠结,朕会让人去查清楚。”
谢循一副松口气的样子,“孙儿就知道您一定有办法的。”
庆熙帝语气一转道:“但你是太孙,做事怎能优柔寡断?日后遇到这样的事,必须即刻告诉朕!”
谢循认错:“孙儿知错了,孙儿谨记皇祖父的教诲。”
说完,谢循依旧跪在地上,一副还有话想说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庆熙帝,眼里带着希冀的目光问道:“皇祖父,这件事肯定不会是三皇叔做的对不对?那些铁甲卫也是假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