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们找来是是因为中央回电了,”彭D怀说着把桌上的电报递给他们,俩人迅速看完,中央的电报很长,主要有八层意思。
首先,中央肯定了他们执行中央政策,积极开展扩军运动,同时提醒他们,要注意搞好两军团结,不要有什么隔阂。
其次,中央认为,虽然战略反攻的曙光已现,但是否确定还有待确定,曰军尚有攻击之力,现阶段,各部应该积蓄力量,密切关注情况变化。
第三,根据各种情报,以及目前的局势,战局发生剧烈转变,我党战略也必须调整,实行向南巩固,向北发展的战略。
第四,战略反攻展开,江北战区势必成为主力,但据情报,庄继华下一步方向为徐州,尚未涉及河北,山东我115师和401师应加强战备,随时准备配合作战。
第五,我华北八路军和新四军未来发展方向不是河北平原,而应该向北发展,向绥远,热河,内蒙发展,打通与蒙古的联系,争取获得苏联的援助。
第六,对山西,贺L同志率领的新十一军主力应以大同为目标,占领大同,将晋西北、晋察冀连成一遍,晋察冀主力主要用于向张家口方向。
第七,立刻派出精干小分队,选择精干人员,向冀东出击,与在当地坚持的曾克林同志会合,并准备向东北出动。
第八,必须抓住一切时间加强整风运动,统一全党认识,促进部队战斗力。
“中央来电说得明白,对局势分析很准确,”彭德怀的话很短也很有力:“根据中央指示,我们商议下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我看,一边扩军,一边训练。”刘B承开口说道,中央指示实际支持了他和邓X平的意见。不过刘B承还是很担心,向北发展是不错,可目前无论八路军还是新四军,装备实际还是很差,攻坚能力极弱,贺L所部要承担起攻击大同,聂R臻部要攻击张家口,这都是个极大考验:“我以为从现在开始,部队应该加强阵地战和攻坚战训练。”
彭D怀看了他一眼,在这上面,俩人有严重分歧,刘B承是从伏龙芝军事院校毕业,这些年一直在翻译苏军步兵艹典和苏军步兵战斗条例,推动将部队实行正规化。但彭D怀和多数红军将领都不以为然,在红军长期战斗过程中,从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今天几十万,就是通过游击方式,什么正规化,扯蛋!
不过现在不同了,冀中之战后,全军上下都认识到在阵地战上的不足,叶T虽然是军校出身,但项Y却是游击队出身,对那种正规化训练和作战根本不在意,此次冀中作战,吃了大亏,全军上下才明白,叶T反复强调的东西有多重要。
“按照中央的方略,新十一军要进攻大同,聂荣臻部要进攻张家口,可聂荣臻部的实力不足,中央的意思,恐怕是刘军长和叶军长一同北上。”罗R卿思索着说:“可如果这样,冀中就要完全放弃,另外还有晋东南,恐怕也没有发展了。”
房间里出现短暂的沉默,放弃冀中对在座的人来说都非常不舍,这几年的抗战中,全靠平原地区的物资支持,八路军才得到发展和壮大。
“其实这也没什么矛盾,”邓X平开口道,他说话也同样快和果断:“中央并没有反对我们向冀中发展,只是不将这个方向作为主要方向,黄K诚同志率部突出曰军包围,进入冀南,可以让黄K诚同志继续北上,越过沧石公路,进入冀中,就地坚持。”
正如陈赓对庄继华说的,周围的曰军有动静,曰军果然发动了进攻,黄K诚没有按照曰军意图南渡黄河,反而从曰军空隙中穿插出去,向北进入冀南。曰军察觉后,又追到冀南,黄K诚在冀南艰苦转战。
“我看行,”刘S奇插话了,刘S奇很少在军事问题开口,他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政治工作,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在军事上不行:“部队可以分散进入冀中,发动群众,就地坚持,等待时机。”
没等叶T开口,彭D怀就点头说:“就这样,电告黄K诚,部队分散,主力由他率领,进入冀中,在冀中坚持。叶军长,新四军现在的情况怎样?”
“部队补充了六千新兵,”叶T思索着说,新四军在冀中的部队只有一个师,叶挺到冀中后,就收编了吕Z艹的冀中部队,总兵力超过三万人,可冀中战后,部队丧失高达三成多,伤了元气,进入太行山后,总部花了大力气,甚至把为八十九军准备的新兵补充给他们,不过这还是不够。
“人员还不是最大问题,主要是武器弹药,目前全军弹药极缺。”叶挺有些无奈,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八路军刚进太行山便开始筹建兵工厂,在三九年处,兵工厂开始形成规模,当然这个规模不能等同渝城上海那些兵工厂,产量还不能满足129师一个师的作战需要,经过四年扩大,产量虽然上升,可部队也扩大了,新四军过来后,总部把库房一半的物资都拨给新四军,可这只能满足新四军需要的一成。
弹药永远是八路军的软肋,彭D怀也没有办法,左Q想了想试探的提议道:“我看是不是给陈G去个电报,让他找庄继华,请他支援一些。”
找庄继华?众人都有些意外,左Q的这个提议有些突兀,庄继华虽然和陈G达成协议,可他毕竟是蒋介石的学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而且,这里是太行山,并不与江北战区接壤,就算庄继华愿意提供弹药,也只能采取空投的方式,如果这样,蒋介石会有什么反应。
“有个情况,庄继华的干妹妹,渝城渝州晚报的记者,梅悠兰,今天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